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擾亂了我們很多人的計劃。
雖然此次疫情對經濟的短期沖擊不可避免,但不能過分夸大其負面影響,疫情不會改變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趨勢,如果說這場疫情對經濟有影響,最多只是按下了一個慢進鍵,待疫情過去,原有的需求將會爆發出來,各行各業有望迎來“報復性”反彈
我們應當看到其中潛在的積極因素 ,比如說疫情倒逼公共環境衛生升級、基建和互聯網數字經濟紅利。公共環境衛生升級 本次疫情是一次對公共環境衛生管控能力的大考驗,疫情后政府對公共環境衛生安全的勢必更重視,將有越來越多的政府選擇、并加快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公司實施,環衛市場化將更迅猛。生態環境部印發通知要求各地生態環境部門做好肺炎疫情醫療污水和城鎮污水監管工作。
生態環境保護加強
在本次疫情防控中很多標準將成為日后城鎮污水處理的常態,迫使有關部門和機構切實加大公共環境衛生治理、管控及后端處理的投入、引導更多資本、技術和人才共同促進環衛行業發展。
基建投資加大
我們知道,泵管閥這類流體機械行業與我國基建行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只要基建增長不滑坡,泵閥行業的形勢就不會差。通過梳理各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等公開信息發現,今年地方重大項目投資計劃總規模在數十萬億元。近期財政部已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達18,480億元。
互聯網數字經濟紅利:
同時因為疫情疫情的影響,互聯網更加深刻地滲透到各行各業,互聯網數字經濟紅利得以發掘。即將召開的在線廣交會將會引領各行業優質展會服務商和參展商開啟互聯網展會的新篇章。